Google +    Album
顯示具有 M42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M42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0521(0501) Pentacon 50mm F1.8 M42 , Negion

Pentacon 50mm F1.8這顆鏡頭越用越覺得相見恨晚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20519(0427) Berolina 135mm F2.8 M42

鏡身標示日本製造,鏡頭應為德國柏林,包裹則由英國寄來...,
銀色鏡身、黑色手控環,整體鏡身保存非常良好,應不屬於常流通的鏡頭,
鏡頭蓋亦非一般常見,略有碟狀弧度,光圈調整良好無問題,
阻尼在焦距2到5公尺間稍嫌重厚。

鏡頭立體呈現及銳利程度尚可,...發色極為輕透,輕透的程度類似像使用圖像軟體將飽和度下降兩檔,
必須視情況降低EV值才會讓發色稍為濃厚一些,也因此,顏色對比、飽和度難以掌控;
散景的控制不易,或說是還沒把握此鏡的散景技巧原則也有可能,
陰天下的表現並不出色,甚至比在空氣乾淨的雨天當中還要略差一些,
但在有陽光出現的環境下,表現出奇的好,色彩及飽和程度大幅超越陰雨天表現,
一般最易過飽和及逸色的紅色(紫黃亦是)也沒有問題...

對於某些本身愛好濃厚顏色的朋友來說,這顆鏡頭表現並不理想,
但轉成黑白照片後,表現後則截然不同。


0427 雨



















0508 夜













0512 晴







20120518(0426) nikkor 85mm 1.4D

前玉直徑寬達77mm;發色通透清淡,
散景為一般常見的圓型,光圈由1.4至2.2不等都可能產生很明顯的紫邊(只要畫面中有白色部分),
建議構圖上稍微避過強光及過亮部分,拍人像佳,強調主題簡單,
畫面很容易就有渲染力,但算不上銳利也不夠立體,
畫面人物無浮現感,對焦速度迅速,暗處不講,亮處搶拍卻仍易跑焦,
不過相機完全準焦後並不會有一般常因光圈過大而移焦的問題,整體而言是顆中上的鏡頭!

先試試一般景物的效果...











接下來看看拍攝人物景深的表現





20120107 Pentacon 50mm F1.8 M42 , past

這顆Pentacon因為勉強裝在Nikon的機身上,因而失去無限遠對焦能力,
但細微的表現和顏色的演繹總每每讓我覺得驚艷!
有時候立體到都很想去摳螢幕,看看是不是真摳的到!

記得有人說過,於二戰後所製作的鏡頭即使是在陰暗的天氣下,
表現也不輸陽光燦爛下的現代鏡,看來不假!

我所拍攝的一些題材,其實在旁人眼中看來是很不起眼的!而且拍攝的東西在一般人眼中根本匪夷所思,
有時還會就在我旁邊逗留,就圖看個仔細...看我到底在拍個甚麼玩意,這時總令我尷尬不已!
沒有腳架的我,光對焦就常對好久,拍照姿勢有時候更是莫名其妙!
在路過人的眼裡大概就像個不會動的笨蛋一樣,大概都在想說這傢伙到底會不會拍啊!

不過...習慣了就好!在工作以外的拍攝對我而言是休閒也是紓壓...

這顆M42老鏡接在我這台機身,先天就有著某些侷限,無法完全釋放它的能力!
因此在每一個場景和構圖都要預先設想,聽來!這好像是一件"很麻煩"的事情
但卻讓我重新想起當初攝影的樂趣,因為那時候甚麼都不懂!
僅能夠就已知的部分去努力拍好每張照片!
如今,是以自己的步調去拍出每張照片!

當然喜歡現代機身鏡頭拍攝時的簡單俐落,那種瞬間抓拍的樂趣,無法言喻!

而使用過去的機械式攝影而"緩慢"拍攝的同時,也更讓我對以前的攝影師崇敬不已!












20111231 Pentacon 50mm F1.8 M42 , slow down

老鏡真的是要慢拍...

光圈要適當,否則很容易拍出紫邊、眩光等,
快門的速度決定了明暗,琢磨出照片內涵的深度,
焦距調整及對焦對我是最頭疼的,得手抓穩、呼吸調整,力求保持按下快門的穩定...
拍好一張通常搞得腰都痠了,眼睛也對到糊了!

不過辛苦是有代價的,以往一張都得調整機身和鏡頭很久,
現在只要大略目測,就能很迅速的調整出正確的數值,
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,兩張定奪不是問題!

昨晚去拍攝歲末的活動,卸下Pentacon,換上Nikon DX,頓時甚麼步驟和手續都大大簡化了!
還沒試用Pentacon之前,倒不會去明顯感受到這些變化... 深覺得現在科技讓拍照的準備過程大幅簡化了不少!
這也讓更多人能享受到拍照的樂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