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一開始的論文其實是想寫關於商評的主題,
但後來和教授討論後,我們都認為在研究調查上會遇上頗多限制,
於是後來作罷!
不寫論文,但也能回頭談談!
以自己平常在看的商評來說,
網路上已經太多這些文章,
不管買什麼、吃什麼,大家都會對產品拍上個幾張,
尤其在後面加上自己的論點,
起初這類文章有容易受到迴響的特點,
於是網路上也掀起了一窩瘋開始寫商評的文章,
不論在部落格也好,商業性網站也好,
這類文章信手拈來就是一堆,不能否認的,
當要購買某些產品時,的確這類文章能夠有不小的幫助,
但隨之而來卻也有著些盲點存在...
現在的自己會對這些商評持保留看法,
購買電腦、相機或較昂貴的產品時,
我會做至少三個月的自我評估,
不管是經濟狀態和他的功能,最重要是,
自己到底想不想要這玩意,
人通常很衝動,想要些什麼時就會突然買下去,
別人有,我也要想要有,即使好不容易克制住了...
看到商評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!
就算買了,事情還沒完,
買前做功課,買後也還會不斷的上網找資料,
實際上,這是人的一種購買產品時所產生的心理,
這也就是所謂的降低購買風險,
以下引述一下學者講過的...以論文方式來編排,
Murray(1991)認為若相對於其他資訊管道,當消費者購買產品時,
較容易相信他人的推薦。這是因為服務本身具有高度的無形性,
造成消費者在購買前無法直接比較,必須透過他人的使用經驗來降低本身的不確定感。
Gremler and Brown(1999)也指出,
當消費者在需要相關服務時,
都會特別依賴他人的推薦意見。尤其是法律啊...
好...以上看了灰灰沒關係,
說起來就是...
我們照著別人所謂的"口碑"買了,買了以後就是兩種反應,
靠...不好用,不過還好錢多,頂多再買一台,現在還能夠趕快上網拍賣掉,
這種就是換機潮後的換機潮...
唉...還能用,但不是我想要的,應該再多看看的...
(但其實也很多買後不滿意,但卻不斷的看商評,試圖說服自己,這的確是我需要的商品...)
會這麼說,是我總想到東西買了不好用或是擺著不用,
真的很浪費...
東西買來用的人是你自己,買前,是否真的認真想過呢?
(現在大家要是耐心看完這篇 應該也會開始稍微對號入個座...
但其實又是降低購買風險的心理...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